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6篇
  免费   983篇
  国内免费   1390篇
林业   1595篇
农学   1648篇
基础科学   419篇
  4582篇
综合类   4620篇
农作物   443篇
水产渔业   413篇
畜牧兽医   747篇
园艺   379篇
植物保护   48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860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1028篇
  2012年   1121篇
  2011年   1032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是评价森林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烘干称重等方法,研究了苏木山林场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力、碳储量积累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平均木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 kg、32.70 kg、107.81 kg;林分生物量分别为43.66 t·hm^-2、79.88 t·hm^-2、125.83 t·hm^-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之和分别为1.44 t·hm^-2、1.19 t·hm^-2、0.95 t·hm^-2;乔木层净第一生产力分别为2.56 t·hm^-2·a^-1、3.07 t·hm^-2·a^-1、3.40 t·hm^-2·a^-1,碳储量分别为22.20 t·hm^-2、40.55 t·hm^-2、63.80 t·hm^-2。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究芳香植物纯露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本研究观测了迷迭香纯露(RMH)、薄荷纯露(PH)和玫瑰纯露(RH)处理对4℃冷藏鲜切芋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其中,RH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的控制效果最好,为了探究其对鲜切芋头褐变的生理机理,探讨了RH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MH、PH和RH处理均能有效延缓鲜切芋头硬度的下降、降低病情指数、抑制褐变,表明纯露对鲜切芋头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同时,RH处理降低了PAL和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表明纯露通过抑制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氧化代谢而控制鲜切芋头的褐变。本研究为芳香植物纯露的资源化利用和鲜切果蔬保鲜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灌丛化(shrub encroachment)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现象之一,是影响草地碳库的重要过程。灌丛化由全球气候变化、降雨、火烧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对区域环境、气候、土壤性质和碳循环影响显著。目前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存在分歧,表现在不同气候和降雨梯度下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养分循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差异。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灌丛化形成与控制因素、灌丛化对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灌丛化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以及土壤生源物质的存储、分解和循环,这将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分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灌丛化形成过程长期的定位观察研究,以便了解灌丛化的可控因素,并加强对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碳氮循环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4.
无源蓄冷控温运输箱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蓄冷运输箱信息化程度低、控温时间短、控温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集控温、远程监控、定位、故障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蓄冷运输箱。以脐橙为试验对象,结合能耗模型,对蓄冷控温箱控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箱内各截面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为0.38、0.47、0.78,温度极差最大值为2.8℃,均匀性较好;当蓄冷剂用量为180 kg,预冷脐橙660 kg,在外部环境平均温度26.39℃的条件下,总控温时长为122 h,风机共执行控温21次,且随着蓄冷量减少,风机开启控温所用时间呈指数上升趋势,决定系数不小于0.928 0;结合能耗模型分析得出,该箱体在广州夏季高温环境下可控温5 d以上,能够满足远距离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25.
26.
27.
当前林业投资项目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木材收益,开始将碳汇收益也纳入到项目价值中。而木材和碳汇的价格波动在增加了项目不确定性的同时,对项目价值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只能评估出项目的静态价值,对于不确定性带来的动态价值无法准确反映。因此,本研究以高峰林场裸地造林项目为例,根据价格波动规律对木材与碳汇的未来价格分别提出了合理假设,并利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项目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论证了实物期权法应用于林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促进了实物期权法在林业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暴露出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就要提高植树造林的力度,这其中碳汇造林就是植树造林工作的延伸。在碳汇造林中乡土阔叶树种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乡土阔叶树种在碳汇造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9.
以3种野生樱桃资源为供试材料,比较了花粉烘制方式和贮藏温度对供试材料花粉萌芽率的影响,评价了供试材料花粉对甜樱桃品种座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干燥皿烘制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培养箱烘制;水+10mg/L硼酸+20%蔗糖为测定供试材料花粉活力的适宜培养基;毛樱桃、中国樱桃、‘黄蜜’花粉在4℃冷藏30天的萌发率均高于40%;毛樱桃、中国樱桃和山樱桃花粉与3个甜樱桃品种的异花授粉平均坐果率可达到40%。作者认为,供试野生樱桃资源的花粉萌发和贮藏特性,以及与甜樱桃品种的异花授粉亲和性与供试甜樱桃品种花粉类似,在甜樱桃人工授粉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AIMS: To determine if abdominal insufflation with medical air will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 parameters when compared to insufflation with CO2 in xylazine-sedated sheep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

METHODS: Forty-seven sheep underwent oestrus synchronisation and were fasted for 24 hours prior to laparoscopic AI. Each animal was randomised to receive either CO2 or medical air for abdominal insufflation. An auricular arterial catheter was placed and utilised for serial blood sampling. Respiratory rates (RR) and art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after xylazine (0.1?mg/kg I/V) sedation, 2 minutes after Trendelenburg positioning, 5 minutes after abdominal insufflation, and 10 minutes after being returned to a standing position.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heparinised syringes, stored on ice, and analysed for arterial pH,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2 (PaO2), and CO2 (PaCO2). The number of ewes conceiving to AI was also determined.

RESULTS: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demonstrated temporal effects on RR, PaO2, PaCO2 and arterial pH during the laparoscopic AI procedure (p<0.001), b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insufflation groups (p>0.01). No sheep experienced hypercapnia (PaCO2>50?mmHg) or acidaemia (pH<7.35). Hypoxaemia (PaO2<70?mmHg) was diagnosed during the procedure in 14/22 (64%) ewes in the CO2 group compared with 8/23 (35%) ewes in the medical air group (p=0.053). Overall, 15/20 (75%) ewes in the CO2 group conceived to AI compared with 16/22 (72.7%) in the medical air group (p=0.867).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or clinical differences in RR, PaO2, PaCO2, pH, or conception to AI when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CO2 and medical air as abdominal insufflation gases. None of the sheep experienced hypercapnia or acidaemic, yet 42% (19/45) of sheep developed clinical hypoxaemia, with a higher percentage of ewes in the CO2 group developing hypoxaemia than in the medical air group.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medical air could be utilised as a comparable alternative for abdominal insuffla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AI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